Monday, June 28, 2004

在一万呎的天空自由呼吸



去完Yosemite回来,我一直嚷嚷没爬到Half Dome下次一定要再去。我们爬山的精神领袖加Captain魏小亮同学嘿嘿冷笑:何不下周去爬Mt.Baldy以作提前练习?(叫你不知天高地厚!)去就去,我Grand Canyon都爬下来还怕小小San Gabriel最高峰?这样我们一行11人,还是女多男少,典型Caltech爬山搭配,周六一早向秃头山进发。

我们从一道平淡无奇的小小瀑布出发(of course nothing comoarable to Yosemite falls),这时海拔已经是5000多ft了。在平平的山腰石子路上走着,被正慢慢升起来的太阳晒得有些心不在焉。突然带路的小亮往旁边一条依稀可辨的Trail一闪,就往高里窜了上去。心肺几乎先于头脑意识到了这一点,呼哧呼哧就喘开了。

本来想认认真真写一篇游记类型文章,起承转合,等等等等。结果发现我还真是不擅长这种正儿八经的写作。当试图进入某一桩回忆的时候,总是太多事件在脑子里盘旋,按部就班让我觉得缓慢、俗套和心急。而且我议论长于描写,像Victor Hugo那样在规规矩矩的事件叙述中插入数页不相干的议论的笔法,其实正合我心意。那大概就是表达天分不够可是又有很多话要说的作者的通病吧。

好吧,我得承认这是我第一次爬山爬到虎起了脸。以前总是觉得自己别的长处没有,可能能在任何状况下保持笑嘻嘻的乐天派,算是好青年的优良作风吧。可是这一次还真是累到说笑话的力气都没有,拿出相机来东照西照的力气都没有。上山的风景说实话都没怎么留意到,树阴和石头对我的意义就是救命的歇脚处。山实在是陡得厉害,大概走个50米我就会停下喘口气,有一次我试图遵循“慢慢走,不要停”的教导,到了一个树阴还坚持往前走了走,结果没一会儿就气血翻浮,胸口发闷,好像一张嘴就能把五脏六腑全吐出来。下一个树阴眼看就在前面几步远处,真的连走过去的力气都没有。我想游泳的人在离岸边几米的地方溺死的感觉就是这样的吧。我一屁股就地坐下,看到前面的树阴凉下fuling她们在休息喝水,后面的队伍讲话的声音隔着石头和灌木传来,却有恍如隔世的感觉,阳光的灼热似乎也离得很远,只是喘气,喘气,还有山林里的无边寂静。

这样走走停停,终于在11点多到了shi hut, 一个上山半途中的绿色小屋。是Sierre club的property, 可以租给爬山的过夜。在山中间正正好的位置,往东可以看日出,往西可以看日落。我想象阳光在对面层层错落的山坡和矮松树上变换光影的情形,心想如果不用爬这么难,背上睡袋到这里来过夜一定是特别的经验。有个很精神的中年Hiker给我们讲对付山狮的经验,放佛切身体会一样,让我崇拜不已,一问才知道也是纸上谈兵。还有一队人都是爷爷奶奶级的,有位看起来有70的老奶奶说她们经常爬这里,每次都有要爬顶的欲望,一直爬到这儿才忍住。我也是好不容易才忍住没问她到底有几岁。

But our story went on. 山路。。。怎么说呢,就像是中学语文课本上的老残游记,白小玉黑小玉说书,声音调到了一个不可能的高处,转了个弯又上了一层。那时候觉得他描写的笔法也是,可以变幻无穷地往尖里拔。我就不知道怎么写啦。只能说,如果我当时没忍住开始骂娘,骂的声音应该会一层进一层地越来越高吧。还好我保持一个Hiker应有的庄重肃穆,默默不语,埋头走路,不忘记大口呼吸来缓解胸口的疼痛。别的有精力的同学还在陆续讲话。可是在一切的杂音静下来的这个那个瞬间,你会感觉到山里真是安静,在这里独自生存的一棵小树小草平时应该都是寂寞的吧。我经常是喧哗的游客,喜欢大声讲话,与游伴评论花花草草,也不能理解那些喜欢一个人爬山的hiker乐趣何在。如今闭紧嘴巴,耳朵却开始灵敏到与山更加贴近。我想象如果是自己单身在这砂石和松林中找Trail前行,每一个脚步声马上消解在风声和空荡荡的寂静里,阳光把我的每一口呼吸都蒸发殆尽,那应该是自由和悲壮的吧。

这是我有力气掏出相机拍的第一张照片,松林,山坡,和一朵白云消散前的最后一个瞬间。



最后的0.5mile没有想象中的难,事实上我已经不确定地记得是怎么样的了。对于快乐的记忆总是要新鲜一些。从Hsin-ying拍到的我登上峰顶的照片(好像是最后一个),绝对是一付苦瓜脸。顶峰真的是一片baldy, 风吹着一地闪着光的灰白色碎石,呼呼地响。我穿上外套,东西乱拍几张照片,就一头倒在一堆稍成型的挡风石头上,睡了有生以来最香甜的一个午觉。

在一万呎的山顶上睡着真是一件奇异的感受,天是这么的蓝,澄澄地从脸上一直映到心里。连梦也风被吹得干干净净,无影无踪。四周各个国籍肤色不同的登山队伍嘈杂着,但是他们的声音丝毫也不能打扰到山的宁静和睡梦的香甜。再戒备森严的人,到了这里,都会变成孩子一样的纯净、无助和坦荡吧。

山顶有海拔的标志,还有一个本子,让所有登顶的人签名留言。我写上我的名字,从小岛崇明来,哈哈,一时兴起,说要50岁时候来爬庆祝生日。管它呢,先下了山再说。不过真的到50岁的时候,如果我们还是好朋友,收到我一块儿爬山庆祝的邀请可别觉得奇怪。and you'll have to make it anyway!



(待续)


Wednesday, June 23, 2004

Bill clinton on Charlierose tonight

Charlie Rose show

he is everywhere talking about his new book these days.

actually the first show he did after the book was published was yesterday's Operah. it was a bit supprising to me. but I guess bill clinton was that kind of politicians both women and men want to talk about, or talk to.

also, since I'm getting up late these days, I have the chance to watch "the view" at 10am on abc7. it is like bunch of housewife talking about politics and entertainment gossips. it was amusing to see how these hostesses were fond of talking about bill clinton and hilary clinton in recent shows.

乌拉!答辩结束!

今天上午10点到12点,我进行了硕士论文答辩。因为感觉仓促,我请求所有的朋友和同学do me a favor not to attend it。昨天,我的美国同学(当然,我系里的同学全是美国人)很识趣地说,我们不去,那一定很boring。

结果,这是一个很enjoyable experience. 三位老师问了我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有些是我自己也想了很久的,有一个是没找出答案的(关于统计的一个问题)。我们更像是在讨论,他们很重视我的意见。对了,我硕士论文的题目是:中国母亲的教养方式和学龄前儿童的害羞行为的关系。

我要去吃午饭了,然后基于三位老师的意见,修改我的论文。然后,晚上去一对中国夫妇家里吃饭,我很喜欢这一对开朗的中国夫妇。

祝贺我吧!哈哈哈, 真高兴啊!

Monday, June 21, 2004

ok, something about camping&hiking

while waiting for my furnace running 30 minutes to reach 650K, I can write some camping&hiking tips for you , Nanjie:) of course those are far from a professional point of view, but hopefully they are practical, and easy to remember:P

actually you can search the web for more detailed instruction. for begginer's guides, I like the information here:

http://www.msu.edu/user/buchmanj/rd/packing.htm

and here are some fun tips, you can try if you want to save some budget:

http://members.aol.com/frugally4u/campingtips.html

now my "experience"....

****camping*********

- choose a flat, wide and clean ground to set your tent. remove all the small stones beneath before putting cloth. if it's not a reserved campsite, make sure there are no dangerous wild animals around. also, keep away from dirty water and too many trees&grass, where might be warmbed of lots of insects.

- bring all the tent, rain fly (if it's warm and dry, then remove it you can see sky full of stars in your dream:) ), support poles. also, don't forget to bring a piece of plastic cloth if your tent doesn't have a linen bottom.

- warm sleeping bag and sleeping pad . if you want to bring your air bed, make sure it's not electric blowed! otherwise I can hardly imagine how Mape tries hard to blow it up with his lungs, haha

- if you want to sleep out of the tent, don't forget to bring a warm hat. otherwise you may not be able to find your ears in the morning.

****hiking packs ******

- a good pack is so essential in a streneous hiking trip, especially to women who don't have bfs/husbands to take the load in difficult moment. each three of us got a nice 2-lit hydration pack before going to Grand Canyon. you should go to the store and try on them, like trying clothes, to find the one fitting your shoulders and waist perfectly. really, believe in me, there shouldn't even be 0.1 inch mismatch.... "camelpack" is a good brand, which is what fuling and hsin-ying are using. mine is "Rei". you can go to online store of REI to look through first, then go to their local stores to try the ones you like. www.REI.com
also, pick a nice color if you care for photographing, haha!

****water ********

- 2-lit should be enough for a day hike, if you don't plan to do GrandCanyon or Halfdome, in which cases, you need to bring two extra 600ml bottles if there's no refill on the trail.

- my experience is that it always does no harm to bring an extra bottle. like last time in Grand Canyon, my bottle supplied a poor exhausted guy's last 1.5 miles. and this time, we met a girl with unbelievable beauty on the trail who was running out of water. fuling and I gave ours to her right away :P

- if there's water refill on the trail, then you should figure out the refilling place first and calculate your need of water, which will be a great relief. there was a guy in our Yosemite trip, who only had a small bottle of water and made it to the top of half dome in 8.5 hours. he took water from all the creeks and waterfalls on the way, and it turned out he didn't die or get stomachache in the end. but I guess for normal people it's better only refill from the fountains of drinking water.

- those water purifying pills really suck... you can try them if you don't mind drinking yellow and smelly water @_@

- in hot weather, bring an empty bottle so that you can wet yourself with cold water when you see any creeks, rivers, etc.

**** food ******

- make the lunch during the dayhike simple and easy to carry. a sandwich and an apple is good enough. bring some energy bars and light snacks for energy refill on the way.

- in camping site, you need a panathol stove. (not ethanol! it might be dangerous to work outside, though I'm not sure). if Mape is strong enough, you can also bring grills and carbon.

- in case of no shower,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don't do BBQ, though it's fun! also, BBQ is always more fun to do with large group of people.

- pasta and chicken is better than burger:P
also, I think noodle with tomato and eggs should make a great outdoor meal!! I miss Zha4 Cai4 and hot soup so much during the camping....
the packed meat is probably good for lunch sandwich, but it really makes one sick eating continuously.

- for breakfast, hot chocolate is good... they brought packed coffee this time, which you dump into water and make a cup of coffee.... it tastes ok, but I don't think it's a big trouble to bring a few filtering paper and ground coffee, if there are only you two!

*** during the hike*******
the tips from fuling:

- make sure to take a rest of 5 minutes in every 1 hour's hiking

- in rest, put down all your loads and try to sit with your feet higher than your heart position

- even you are not thirsty, drink a little bit water and eat some sweet regularly (just very small amount!)

**************

hmmm... time for work again! fuling and Hsin-ying can go on to finish it!

Friday, June 18, 2004


the whole Caltech Group. there is an 20-acre property in the national forest belonging to Caltech. we just went deep in the forest and found the 5 Caltech sequoias Posted by Hello


Giant Sequoia Posted by Hello


we set the tent by ourselves... Hsin-ying being the chief officer Posted by Hello


Nevada Fall ... the second waterfall on the trail, taken from its top Posted by Hello


drinking water.... got all wet after passing Vernal fall Posted by Hello


Vernal fall, the first waterfall on mist trail. this was overlook from on the way back  Posted by Hello

Tuesday, June 15, 2004

tomorrow morning Yosemite!

yeah, I'm going to Yosemite again, tomorrow morning 7am:)

feeling a little bit guilty to leave work in mid-week. fortunately my advisor is not here. as a compensation, I've really been working like a dog today.

the things different girls are worrying aboug:

fuling: place to take shower
Hsin-ying: possible attack of black bear
me: not being able to have coffee in the morning

for the last concern, I wrote letter to the organizers today. they confirmed me that coffee would be served in the campsite breakfast. and the lady of ISP showed deep understanding: thanks to God, I need coffee also.

well, now the last thing... get my furnace produce some beautiful data!

各位如果久坐的话,最多每一小时要起身走一走。

最近我的下肢有点酸胀,还发现腿上的静脉隐约可见。我自己得诊断是得了下肢静脉曲张。今天下午看了医生,果然是。我想,这都是因为我来美国以后,经常,不,是天天,坐的太久不活动,而且坐着还敲二郎腿,给静脉瓣很大的压力,使得它们关闭不全了。尤其是我总是使用电脑写作和上网,使得我坐的时间太长,缺乏活动。应该每个小时都起身活动一下子的。医生说这也和遗传的关系很大,我姥爷就是这个毛病。哎,以前在医学院念书,书没念好,只记得说久站会这样,忘了后办句是,久坐也会这样。换句话说,要经常起身走走。

真是不高兴!要是我的腿不好看,对于我这么个爱美的人来说,真是要了命了。

各位女性朋友们要小心一点,不要坐太久,最多每一个小时要走走,活动一下子。因为女性更容易患静脉曲张。 还有的办法,就是不要吸烟,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维生素C和E的摄入。还有,每天固定锻炼。

看来,不健康生活,连臭美都不行。我得对自己更好一点,无论什么理由也不能阻止我的这个决定。I have to find a way to make it.

这象是个宣言。

Monday, June 14, 2004

职业女性

刚从威斯康星访问会来,整个的感觉是: 是不是做大学教授的职业女性都有点pushy?

总的感觉是,有点奇怪。

bangbang上衣篇文字没法加comments,我就写这里吧。你这个同学真可爱,我最喜欢这句:“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骑马劈柴, 周游世界。 回到古朴社会, 吃面包喝白水的简单快乐”。给我有“面对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这也是我的生活理想,多好,简单的快乐!

对了,如果你能够换一个界面的话,上面的广告会换成别的,而不是基督教的广告。

haha, 不是我在犯酸拉

I guess the reason for the ads mingled with "god" was because of the quote I used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log, so I changed it to see... it was from my high school friend's letter.... now you see what is really girl's writing ^_- I can never get such half dreamy delicated language.

well, actually I like better another quote in her letter

为了看看阳光, 我来到这世上.

or another cliche one, but everytime I go to it, always feel the fresh feeling and power: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骑马劈柴, 周游世界.

回到古朴社会, 吃面包喝白水的简单快乐

Sunday, June 13, 2004


three professional women.... from hsin-ying's camera Posted by Hello


Vertical Rays of sunshine... today's Myrtle Park hiking picture (with fuling and Hsin-ying)  Posted by Hello


Attacking Snoopy cookie.... this was his photograph before the nose being bit by me Posted by Hello

Tender at the Bone

周六,本想雄心勃勃开始一天充实的工作。醒来的时候发现床头的灯亮着,审问式地直射头顶,而眼睛自动地躲进堆起的三层被下。叹口气,关灯小睡一下,不禁又拣起昨晚开了头的小说看起来。

Tender at the bone. 作者Ruth Reichl是Gourmet主编,也长期当过NY Times和LA Times的美食评论员。 台湾人把书翻作《天生嫩骨》,似乎有点放荡的意思:P 其实是作者讲食物穿插在她成长中的故事的。很少见到故事能讲得这么妙趣横生,可是又脱不开底下暗流的孤独感,所以就让我花了差不多大半天一口气读完了。仿佛又回到了中学时候星期天的早上赖在大床上看小说的情形,亲婆数十次进来唠叨:日头照到屁股了。却又拿我无可奈何。还有大学的时候,难得悠闲的一天,拉上帘子点着灯,就一代2块5的花生看一整天书,直到傍晚下床才觉得胃里恶心无比。——幸好我胃的功能如同夫妻吵架,总是当天解决,不影响到我第二天的食欲。

作者从她童年最早的记忆开始,一个个见过的人,一道道尝过的菜,都用轻松准确和一种透彻的幽默娓娓道来。在每章的最后还附有食谱,这一章节关键的一道菜式。我想六七十年代照相术不发达,否则大概她会同时附上大餐照片吧。细读菜谱,也有同作者坐上餐桌身临当时的香味和氛围的感受。我想作者是一个敏感谦卑的人,所以对食物有这么细致而带敬意的回忆,会在吃到上好的乳酪时有眼泪流出的冲动。这样应该是一本轻松愉快的书,也的确如此。但是在满纸唇齿芬芳之中,却又有一种难言的孤单感觉,母亲的忧郁症和对与之伴随的对食物和对小孩的潦草是她一生进行的争斗,直到书的最后才初现结果,期间她自己也屡屡滑入恐慌的边缘,只能靠煮东西和拼命吃才能让自己安定。她研究生时候独住在Ann Arbor廉价公寓几乎每天没有人说话的情形简直让我想到《国境之南,太阳之西》里对主人公青年期的描述,那种刻骨的孤单感,每天早晨醒来只有镜子中自己的眼睛还是唯一闪亮的东西。幸亏她后来的丈夫贸然敲门,及时出现,生活复归常轨。——生活本身总比文学多些轻松甜蜜,所以自传往往也没有小说有这么多的Drama吧。

我疑惑或许60年代生的青年都或多或少逃不开这种孤单感,还是这种孤独本是人所共有,60年代的时候大家叫得特别大声。这本书让我喜欢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特别强的60年代感。出生于富裕中产阶级犹太家庭 的Ruth,经历了当时青年典型的成长,缺少交流和关爱的父母,反叛的高中,大学混入嬉皮生活却总是被一眼看穿,反战,纽约,伯克利,公社生活,素食和环保运动,美国文化众生相在她笔下也如同法国大餐,一出出活色生香。Andy Warhol 果然被数次提到,这几乎成了写60年代的标志了。虽然没有正式出场,但作者曾经认认真真地准备了一餐要请他来吃的饭呢。看来我真应该来仔细念一本Andy Warhol的传记了。嘿嘿,上次在某期时尚杂志上 (Haper’s Barzzar?)看到给纽约妇女的推荐阅读就有他的传记,看来六十年代复成时尚拉。

被书中传达的食物给人的联结性(connection)的意义感动着,我不禁留意了一下自己在一天中吃到的东西。小半块凉拌豆腐,数碗绿豆汤,皆来自馥菱的劳动。一块一星期的cheesecake (的确是上周六买的拉,我每次打开冰箱总是担心它已经坏掉,盛情拜托馥菱和馨莹一起来消灭,她们却总是不为所动),但伴着美味小说我还是吃得有滋有味。两杯咖啡。(一杯是我新到的Gevelia French Roast,真是打开就满室盈香,有很醇厚又灵敏的苦味,那种让头颈骨振奋起来的力量,我们俩都喝得心满意足。我也觉得不算枉读了一天关于美食的小说。)本来算是简约主义的一天,但是晚上忍不住跑到CaltechC的Party, 我们的朋友新上任的主席David真是太会准备食物了,我吃下了不计其数的港式点心,包括两个蛋挞和一个布丁,一个萝卜糕,半条牛肉粉,一个虾卷等等,也一半因为这本书的关系,给新主席打了很高分。

Monday, June 07, 2004

不用担心

有不同的意见,并不代表着彼此不和或者精神上不放松。这也是我认为我们在作报告的时候,如果老师不喜欢自己报告的文章,也不必太在意。因为,我们和老师在学术上是平等的,我们都有各自的看法,只要搬出你的理由来就可以了。当然,是谁在某一点上更有说服力,就接纳哪一方的观点。这和中国的权威是两个概念。所以,不用担心,我没有要争一个谁胜谁负,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讨论本身。 既然要讨论,就要拿出真实的观点来。要不然,文章就没有什么看头。

参差多态,是世界的本源。 也许,hsinying,应该来我们文科的系里熏陶一下子,就会习惯了。呵呵。

Sunday, June 06, 2004

接着人生意义之二

(本来是一个commnet. 写完了一看,又那么长, 还是作为一篇独立的文字吧。欢迎任何评论.)----xing

先祝贺三位考完了试! 你们一定等这一天很久了。同时祝贺hotplay完成的presentation!

那天我在想,我写的东西,确实有点偷换概念。诗人自杀和其他的自杀不同。好在我的文章只是一个“有感”而发,并不是在回应bangbang的文字。

“诗人的自杀和自杀热线的自杀者是不同精神层面上的活动”。我一时办会儿还说不上。要是在他们分别自杀前,我能做个interview就好了。

我不怎么读诗。总的来说,阅读量还是有限,不论是读过的小说,散文,还是哲学作品。这样好象也不错,我有很多的空间和时间来自己思考(这象是对自己阅读量小的狡辩,其实我也希望自己能有更大的阅读量,而且阅读的领域更广泛)。我对于高行健作品的印象很好。他的小说,戏剧作品和杂文,都带有扣问人生意义的味道,而且很入世,正好符合我的胃口。我喜欢他的“不仅他人是自我的地狱,自己也是自我的地狱”的论断。 对于武侠小说,我从上中学看到的第一本起,就不喜欢。我不明白一个人一辈子就是为了报仇,一生打打杀杀的,这么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后来看了金庸的小说,那只是在不想看琼瑶但又不想看动脑筋的书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的备选。看完了,甚至连情节都记不清楚了,更别提那些许多的人名。当别人提起进庸小说中某个人物的时候,我也就大概有个印象吧。 我一直没敢当着别人的面谈论过我的这个观点,怕会在众多的金庸迷面前招人厌(我听到过很多人如数家珍的探讨着那里的人物关系和背诵情节)。我并不介意别人对此的喜爱和讨论,我只是想谈谈我的真实想法而已,让我这沉默的一小撮,也有个表态的机会。还请各位喜爱武侠小说的朋友们海涵。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下面问题,或者说,我并不想得到一个关于这个问题的确定的答案:“在现世的生生循环之上,有没有一个超验的世界,或者指向完美理念,或者指向终极价值?” 我的导师曾经在适当的时机向我传教。他说如果这世界上有一个真理,我肯不肯信? 我说,如果有,我会相信。但问题是: 你如何向我证明哪一个是真理呢? 换句话说,你如何向我证明摩门教的相信就是唯一的真理呢? 如他们自己所说的终将价值呢? 他说,这是他也无法回答的问题。

即使没有得出一个关于这个问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也没有影响我坦然的生活。我目前认定的是:用我的心血去服务我的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至于我对于人生意义的看法,会不会随着时间和阅历而改变, I am open to the chanages.

事实上,我对于以下这个结论的前提持怀疑态度:这个世界的一切丑恶,不幸和残酷都是合理的(现实即合理) 我认为,这是基于萨特的存在主义(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看法而出发的。如果换成另外一种主义做前提,那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吧?我想,人们从诗,宗教,或者科学研究,福利事业中试图去寻找生命的意义,这是不同的探索方式。而基于每个探索个体的经验,环境,运气和天生的气质,结论很可能是每个人从他们各自不同入手的方向而推出来的。

我不打算把自己目前找到的我的终将目标推广开来,让其他人也要认可它。它对我有价值,就完了。我是不是要和他人分享并且说服别人也认同我的这个价值观呢? 我不认为有这个必要。反过来讲,别人对我的价值观的批驳,我也不会很在意。价值观是个很主观的东西。如果我的价值观,对于我自己的生活有正面作用(什么是正面作用,还基于我的主观感受),又不妨碍别人的利益(如何界定妨碍和不妨碍别人的利益,也是基于我的主观判断),我就认为它很好。(由此可以看出,我不得不对自己的看法和社会目前约定俗成的看法,有一个明智的认识和妥协。如果我死守着一个偏执的古怪的看法,那我很可能就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危险分子。而择善固执和偏执,很可能是一步之遥。我以为,这两者的区别之一是尊重他人,坚持别人和我有同样平等的权力,别人的意见和我的意见有同等的重要性。如果我看不起别人的意见,那我就先看不起自己好了。)。我的价值观和别人的价值观无关。至于那些自杀的诗人们,我更多的会把他们的自杀归结为这些个体在探索人生意义时的选择(至于他们怎样看待自己探寻的意义,我是管不了的。如果,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人类背负这个十字架的话,我只能说,请不要把我,xing,加在你们字典里的那个“人类”里边,我会自己去寻找这个意义的。谢谢了!)

根据banagbang的文字,他们的探索让他们得出“所有的奋斗、辛苦、功名,甚至情感、满足、爱,都可能只是一个虚妄的谎言”。这个idea是无法获得我的共鸣的。我认为,这只能说他们原来对于奋斗、辛苦、功名,情感、满足、爱的assumptions,就有问题。如果为了修正那些基于错误的assumpitions而得出的结论,就去自杀,我当然认为不值了。 如果他们觉得值得,那就行。

当然了,我很可能是得了便宜又卖乖。他们可能是用自己的直接经验为我开辟了间接经验。但问题是,我以前不知道他们的自杀,也没有读过他们的诗,他们怎么会给我影响的呢? 或者,他们的死亡引发了别人的思考,而我又是受别人的影响,那么那些别人是谁呢? 他们又是如何影响到我的呢?我很想知道这些答案。如果说,真的是他们的死亡曲里拐弯的影响到了今天的我的态度,那我一定就我上述的言论向他们道歉: 我并没有逃出你们的字典,我以前错了。但是,现在,我不会就这么轻易的相信了这些诗人们是“义不容辞地担当了(为人类,还是中国人,还是某个人群?)这个追问意义的责任”的这个说法。 理由我已经陈述过了,他们的追问是不能替代我这个个体对于我的生命的价值所做的独立的探索过程。

接着人生意义

那天被冥冥之中某种天意中断的吃面时的人生思考。

具体句子记不得了,大概的意思是:你们的意见没有脱离生生循环中的价值意义,这一点我无法否定,为了吃面的幸福生活,哪怕是delusion,我们也会尽量给自己一个完美的解释。而我的问题是:在现世的生生循环之上,有没有一个超验的世界,或者指向完美理念,或者指向终极价值?

如果世界真的如馨莹的意见,一切尽在机械的历史演化之中可以得到合理解释,那么我们就不能逃离这样的悖论:这个世界的一切丑恶,不幸和残酷(这的的确确存在于人类历史上现存的各种社会形态中,无一豁免)都是合理的(现实即合理),而对这些丑恶、不幸和残酷的质疑和对终极价值的追问反而成了历史演进的基因突变要被消除。那么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败者寇的观念正可以大行其道。如果我们在这样的世界里要欢歌幸福和为人类造福,那的确需要极大的麻木和勇气。如果这真的是世界和历史的本质,那么或许真的发疯、隐逸、或者沉沦会成为更富尊严的生存形式。

我不会拒绝挂一束干草在额头上来给自己一点向前跑的动力。但是如果要拨开干草往前看一看,我能看到的是虚空、荒谬,还是另一层澄明境界?

记得以前清华电子系有个跳楼自杀的男生,水木ID叫Jinhe, (李晶晶的同班同学?)你们有印象吗?我跟他素不相识,只听到各种传言,说他是因为打游戏太多要被肄业,补考作弊被告发等等原因。但是真正让我震惊的时刻是看到他留在水木的签名档:

待到英雄们在铁铸的摇篮中长成,
勇敢的心灵像从前一样,
去造访万能的神袛。
在这之前,我却常感到,
与其孤身独涉,不如安然沉睡。

这是引自荷尔德林的诗句。我读到的瞬间有种几乎要流泪的恐惧,仿佛不小心窥到真相的一角,隐匿在种种现实的琐细之中。不知道他是在何种情形下读的荷尔德林,还是仅仅引用。如果读完这一段,他或许应该不会选择自杀。因为下面的句子是:

何苦如此等待,哑然无语,茫然失措。
在这贫困的时代,诗人有什么用场?
可是,你却说,诗人是酒神的祭司,
在神圣的黑夜里,他走遍大地。

诗人的本意是:在黑夜中众人沉睡的时刻,是诗人的使命去孤身长涉,走遍大地,去寻访万能的神明!(我倾向于广义地理解“神明”的含义)。这是这位前半生被判“精神分裂”,后半生隐遁36年的诗人给的解答,在神圣的黑夜里走遍大地的坚持。我但愿他是真正读懂了荷尔德林之后作的选择。然而真相永远比人们可以事后诊知的摇复杂许多,所以诊断也就无意义可言。

上面一篇提到的诗人自杀,其实跟Xing讲的自杀热线的自杀者有根本不同。后者多是遇到现实生活中某种障碍需要跨越,打热线求助也正是这个体现。诗人的自杀却是孤身长涉寻访神明不得之后的绝望。这是不同精神层面上的活动吧。

作为只能在有限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人,我们作的决定多是当下判断,人生价值也多着眼于建设今天。而诗人的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回忆,并望向未来。在这个意义上,诗人们的存在拓开了我们生存的维度,让这个不完整的世界和短暂的个人人生得到了充满和升华。他们的思考不是社会发展的基因突变,而是以肉身为人类的精神家园提供的道德承担。

明天早起6点去Costa Mesa,形而上的思考只好先告一段落。大家接着讨论吧。

Tuesday, June 01, 2004

你的那把干草是什么呢------读 bangbang&Hsin-Ying的文字有感

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生存的价值。

记得有次去教会,一个摩门教的主教讲到,人生来有两个很大的弱点:一个是死亡(人无法不死),一个是我们身上的污点,就是错误(人无法避免犯错误)。所以信仰上帝,一是死后可以进入天堂,生后的世界(after this life),一个是每周上教堂,去祈祷和忏悔,可以洗去身上的污点和人性中的弱点,洗去我们犯的那些大大小小的错误。

无论怎么讲,这倒是一种解脱的方式。无论信仰的人说这是真理,还是不信的人说这是人编造出来的故事。我的看法是,人生为什么不能有故事呢?如果这故事让我们开心,又不伤害别人的利益,信又何妨?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价值应该是为人类的更美好,尽自己微薄的努力。虽然,我的那点小小的努力在很多人眼中是枉然,但是这样的尝试,我自己认为有价值。其实,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很多时候很主观的,不象我们想像的那样客观。人,圆滑一点,怀疑一点,对自己,对世界都没有什么坏处。为什么要完全相信一个权威或者是主流的价值观呢?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不是让人很吃惊这种集体的愚昧吗?为什么四人帮四个人就能把全中国搅和成那样,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一个人完全可以也应该对于世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而每个人的独特见解,就可以把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不断的向某个方向推进----或者前进,或者后退,看我们怎么定义这前进和后退。

至于选择自杀,对于我来说,我只能说,这是他/她个人对于生命的选择。无论出于什么理由, 也无论他/她是谁,如果他/她是在清醒的状态下并且在仔细思考之后做出的这个选择,尤其当这个人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他/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只能对这种选择表示尊重。也许,对于他/她来说,无论是人生的价值,还是个人的解脱,在当时这也许是他/她最好的选择。虽然,我对于一条生命的逝去永远表示惋惜,但那只是我基于自己的价值观所做的判断而已。也许,对于那个自杀的人,生和死,于他/她以及于我,有着不同的意义。虽然,我曾经在自杀救助热线工作过短短的时间,并且成功的帮助过我的一个朋友改变他要自杀的念头。但是,我对于自杀,仍然持上述的态度。

我现在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赶快中止发言,接着去修改我的论文和准备答辨。最后一句,无论我是不是那个前面有一把干草的毛驴,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思考,我认为我前面的那把干草(就是我自己寻找到的,让我一生都愿意执着走下去的那个方向,换句话说,就是我自认为我找到的那个价值),就是让我很开心而一直活下去的意义。无论别人怎么笑我傻,对我,都无所谓。我就是一只为自己找到开心的毛驴,即使那开心只是别人眼中的一把干草。

那么,你的那把干草是什么呢?

谢谢bangbang带来的这个话题,很有意思。

诗人自杀

刚开始在看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80年代旧书的再版。以前有个读上师大中文系的好朋友曾向我大力推荐,她老师是摩罗一派的,自然对爱与救赎的基督教精神传统念念于心。可惜我到已几近顽冥不化的今天才读到,不过依然有革命性的震撼感觉。

在作完断裂力学presentation的晚上和摘草莓来回路上看完两章,绪论《诗人自杀的意义》和第一章《“天问”与超验之间》。作者刚刚引出问题,还没有看到阐述和结论部分。这也许是一本书最振奋人心的时刻了罢。因为结论再完备,总是有让人小小失望之处。而问题刚刚提出来,正是海浪波涛打到顶头,蓄势将要击上崖头而没有的那些时刻,任何要平息下来的努力看起来都没有可能的样子。

诗人为什么要自杀呢?

虽然作者说,重要的不是诗人对自杀的见解,而是诗人自杀这一事件本身,是为“价值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不要问我这是什么意思啊,自己理解一下,估计不会比我理解的差,里面一堆术语我都是瞎猜的)。但是就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是很重要的。大致来说,这里的rationale如下:这个世界本身(现世)是自然运转的、不存在意义的质朴之境;人活着总是需要某种精神支持,于是向无意义的现世所求生存意义成了人的本质冲动。这样就构成了第一对悖谬。确认了世界的空虚本质之后,作者接着判定,诗歌(广义上的)是人类主动向现世提供意义的活动,而诗人就成为现世(可见世界)和超验的意义世界(不可见的世界)之间的中介者。大概像是古希腊的歌者俄尔浦斯往来于人间和地狱之间那样的两岸沟通活动吧。所以真正的诗人一定是对绝对价值有不离不弃的忠贞信念的人。而一旦这种神圣信念出了问题,诗人就只有两条出路,一则自杀或者发疯,一则沉溺于病态生命的狂热。

也许因为作者本来是学诗的,借诗人的问题来提出本质的关于现世意义的问题。记得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中午在九食堂的饭桌上听到隔壁两个还略显稚气的男生在讨论:人为什么要活着。讲来讲去不得要领,(其实我也不清楚要领应该在哪里),听得我郁闷无比,大大影响了胃口。回来向hotplay抱怨:你说吃饭时候讨论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这种问题!结果这位小姐一脸严肃地说: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应该好好讨论。于是我们当晚熄灯后卧谈时又好好讨论了这个问题,结果还是不得要领。其后这个问题不断在多次卧谈或食堂对话中被提起,不断有新的阐述和解答,但是今天叫我来说,我还是不敢给出一个自认为圆满的解答。因为诗人们死了,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有很大可能是——没有解答的!

这样一个可能性真是叫人有走夜路突然发现前面是深渊无处着脚的不寒而栗的感觉。原来你所有的奋斗、辛苦、功名,甚至情感、满足、爱,都可能只是一个虚妄的谎言。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物理存在,究其究竟,原来只是一个有头有尾的物理存在;所有那些在你人生中“意义”重大的事件,在无边无际的时间长流中,都是可以忽略到零的日常琐碎。所谓对生命价值的追寻,原来极有可能,就是在驴子的鼻子前面挂一个干草,于是驴子就开始走啊走,开始去够那干草,关于干草的神话不灭,我们的生命就一直可以有价值地神圣下去。另一个更让人害怕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诗人们义不容辞地担当了这个追问意义的责任?这不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生命应当承受的工作吗?如果我们先验假设最终会有一个意义会被寻到的话,这个找寻者不应该是每个人自己吗?(除非我们真的只是把它当成一场游戏,而诗人们是被设定的游戏角色)。我们当然可以心安理得地把自己归入“常人”一列,这样生活就会轻省很多,因为已经有足够的设定的人生价值道德准则去供我们追寻遵守,但是那样真的是实践“神圣”人生的正确态度吗?外在的价值标准,国家、社会、家庭,甚至科学和爱情,这些是否已经足够构成充实的内在生命体系让我们无畏无惧?如果我们有一天从食堂的餐桌上开始提问,我们是否还能继续自欺?。。。然后,我想其实或多或少人总会在年轻的时候开始提问,然后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各人或早或晚(如果我们没有不幸成为诗人的话)终止了这些问题,自以为找到了解答或者没有,那么那个时候,应该说我是成熟了,还是麻木了呢?

这本书和刘小枫以后其他的书在知识青年中引起思想革命,一是让人可以大胆怀疑世界的荒诞本性(想想此后不久中国的诗人海子、顾城也纷纷加入了这个诗人赴死的行列!),另外主要的争议点,在于他力图引入西方基督教的救赎传统来解救中国当代人在传统和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交夹的精神困境。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道统,不管是儒家“先王道统-君子人格-经世济民”的价值循环,还是道家“绝圣弃知,天下大治”,对恢复生命本然的无为要求,都在“天人合一”的根本性上是一致的,即现世生命是终极自足的,超验世界(在西方体现为理性建构和上帝国度)是不存在的。而在这一循环中,历史理性和现实世界的荒诞残酷无法在现世中被回应,于是有儒家的屈原走投无路在怀疑和绝望中投水而死。此后的中国诗人似乎从审美中逍遥找到了出路,现实政治中的挫折可以在放弃了追问之后的诗琴画酒中得到圆融乐感。从到第二章结束来看,这好像是作者要批判的一种解决方法。

我刚看到第二章,作者的文字是好的,思考也很有力度,真害怕最后他给出一个应该相信上帝存在就会有解答的结论。我的卑微的小小的相信,是最大的力量,总是存在于怀疑主义者的心中。那些在困顿绝望中给我们精神力量的,往往是自己更虚弱和有更深的怀疑的。。。等放假再慢慢往下看吧。